婆婆給新兒媳立規矩,女人負責吃剩菜,兒媳:我已經氣飽了
婆媳兩代人的碰撞是一道難解的題。有的婆婆喜歡給兒媳立規矩,比如「女人一結婚就要生兒育女」「女人要服從丈夫伺候丈夫」「女人要有犧牲精神處處以老人男人孩子為先」等。
婆婆作為兒媳時經受的一切,也許曾有過不滿和反抗,但終究在年深日久中接納了。到了做婆婆的時候,不管陳規舊習對錯與否,也全都安在新兒媳身上。宋曼的婆婆就是這樣一個人。
宋曼和老公馬陽新婚半年,婆婆就不請自來,一來就給宋曼立規矩。
起初,宋曼對婆婆客客氣氣。在她看來,家和萬事興,女人不能為難女人。可奈何婆婆伸手打了她的笑臉,那她只能好好說道說道了。
1
宋曼和馬陽是校園戀情,難能可貴的是兩人畢業三年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。
在結婚以前,宋曼跟著馬陽回家幾次。在短暫的相處中,宋曼對婆婆的印象還是不錯的。
婆婆勤快又麻利。宋曼看到家裡窗明幾淨,一塵不染,物品歸類得整整齊齊。此外,一日三餐都是婆婆做的,色香味俱全。雖然家裡有洗衣機,但婆婆堅持手洗,說手洗省電省錢又乾淨。
宋曼覺得婆婆脾氣還特別好。
公公是一個很嚴肅的人。有時候宋曼看見公公咳嗽一聲,婆婆就立刻看過去,適時的遞上水杯。有時公公對某件事不滿,婆婆就耐心解釋或者沉默的聽著公公指責,不發一語。
為這,宋曼對婆婆又多了一種同為女人的心疼。所以,宋曼和馬陽結婚以後,她對婆婆都很客氣,回到家能搭把手的絕不閒著,婆婆生日的時候還送了一個金鐲子。
如果僅止於此,婆媳互不打擾,各過各的日子,也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了。
但宋曼新婚半年,婆婆突然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上門。贍養老人天經地義,親媽和兒子住無可厚非,宋曼只當是來得晚的趕早了,婆媳好好磨合就好。
可是婆婆不是這麼想的,她來是給宋曼立規矩的,是來調教宋曼的。
矛盾一觸即發。
2
婆婆到的那天正是周六,上了車才告訴馬陽。馬陽去車站接婆婆。宋曼趕緊去菜市場買雞肉、魚、蝦和青菜,到家後煎炒煮,飯菜剛做好,婆婆也進門了。
一頓飯吃得挺好,但飯後,婆婆異樣的沒有了以前的勤快勁。婆婆把剩菜放進冰箱後,就和馬陽坐在沙發上聊老家的人和事,時不時爆發出笑聲。
宋曼不以為意,老人坐了好幾個小時的車,夠累了。收拾餐桌廚房洗碗不都是她這個年輕人該做的嗎?宋曼自己笑了笑,怪自己小氣。
第二天是周日,宋曼打算睡懶覺的。她工作的公司離家遠,工作日每天得早上六點起床,六點半出門,轉兩次地鐵才能在八點準時到公司打卡。
宋曼就想周末的時候睡到自然醒。可這一天,剛六點半,婆婆就在門外叫著宋曼的名字,讓她快點起床做早飯。宋曼迷糊中沒有應答,婆婆在門外叫個不休。
宋曼睡眠淺,醒了就會睡不著,她只能起床。按著婆婆的意思,煮了白粥,煎了三個雞蛋,炒了新鮮的青菜,還熱了昨晚的剩菜。
可是吃飯的時候,婆婆一下子夾了兩個雞蛋給馬陽,自個也夾了一個。然後跟宋曼說,「這魚還有好多肉呢,這頓得吃完,吃不完下一頓更難吃。」說完連肉帶刺夾到宋曼的碗里。
宋曼不愛吃魚,而且魚放在粥里,還怎麼吃呢。她不禁皺了眉頭。
馬陽見狀忙說,「媽,小曼不愛吃魚,給我吃吧。」然後就把宋曼碗里的魚夾走,又分給宋曼一個雞蛋。
婆婆立刻就拉下臉,「哪有男人吃剩菜的,那是女人的事,小曼你吃。」
其實宋曼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,斷然不會浪費糧食,平時是按量做的,儘量不剩。即使有時家裡有親戚朋友來了,菜做多了剩下來。那也只留一頓,並且兩個人一起吃的。
可婆婆這意思,活該剩菜就她一個人吃。宋曼一時半會緩不過神來,感覺眼前的這個婆婆,和自己以前見到的不是同一個人。
宋曼不想吵架,「都別吃了,不差這幾塊錢,吃剩菜對身體也不好,我們下一次少做一些。」
馬陽接話,「對,對,媽,吃飯,吃完飯帶你去附近的公園逛逛。」
婆婆臉色不好看,但宋曼選擇忽略,她也只是喝了兩口粥就吃不下了,因為差不多氣飽了。
這事之後,但凡宋曼早下班煮飯炒菜的,就按三個人的分量做,沒有剩菜了煩惱,婆婆想立規矩想吵架也鬧不起來了。
有一天早上,宋曼起得早,就先到小區樓下的菜市買了新鮮的牛肉和土雞,說好晚上拿來做的。不巧那天宋曼又臨時加班,回到家已經晚上八點多了。
宋曼以為到家後能吃到熱乎乎的雞湯,沒想到桌上只有一點青菜。
飢腸轆轆的宋曼問婆婆,「怎麼沒做牛肉和雞肉呢?放明天就不好吃了。」
沒想到婆婆說,「家裡沒人吃,馬陽公司聚餐,我尋思就我倆,吃中午的剩菜就好了。你說隔夜菜不吃,這青菜是我中午炒的,你總能吃了吧。」
宋曼頓感無語,難道她不是人?吃肉吃菜還得看馬陽回不回家。「媽,馬陽是馬陽,我們是我們,他不回來,我們也要吃的,你不能老是這樣慣著他,把他慣壞了他不懂得心疼人。這樣不行。」
「不就是沒吃肉嗎?話這麼多。」坐在沙發上的婆婆發泄似的亂按電視遙控器。
宋曼輕輕嘆了口氣,她坐到婆婆身邊,拉著婆婆的手,「媽,不是肉的事情,而是你這種自以為是的愛和自我感動的吃苦,實在沒有必要。女人就該心疼自己。」
婆婆賭氣似的說,「你不吃就不吃,我自己吃,以前我吃老公和兒子的剩飯剩菜,現在我還得吃兒媳的剩飯剩菜。」
宋曼無奈,頑固的婆婆呀。
不過這以後,即使馬陽不回家吃飯,炒肉、煎魚、燉湯,該怎麼吃就怎麼吃,婆婆再也沒讓宋曼吃兩根青菜或者就著榨菜送飯了。
宋曼看到婆婆的變化,心裡感慨,不是所有的婆媳矛盾硬剛就能解決的。就比如她的婆婆需要的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和關心。
3
老人從苦日子中走來,堅持著艱苦樸素的觀念和習慣。又因為她們慣著老公兒子,吃剩飯剩菜就成了她們的責任。她們覺得這是一種能吃苦的品質,是節約不浪費的精神,是對家人的愛。久而久之,並不覺得一個人吃剩飯剩菜有什麼不妥。
但這樣並不會讓老公兒子產生感激,只會把更多地剩飯剩菜堆到她的碗里。這樣的自討苦吃背後是常年累月的自我犧牲,吃剩飯剩菜如此,她們吃苦的時候挺在前面,享福的時候又自動退到後面。
其實,剩飯剩菜只是表象,只要少做一點就能解決。即使剩下了,不能浪費糧食,一家人一起吃了就好。
在一個家庭里,不存在誰該為誰犧牲為誰委屈,說大了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。說小了誰也別給誰立規矩,大家都是平等,相親相愛一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