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就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!

72

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

潘桂蘭今年58歲,她原來在老家的鎮上跟老伴經營一家雲吞店。

半年前的一天下午,忙碌了一上午的潘桂蘭一邊坐著包雲吞,一邊跟老伴聊天。此時手機響了,一看是兒子打來的。

兒子問:「媽,你正在幹嘛呢?店裡忙嗎?」

潘桂蘭道:「上午忙,現在不忙。正在包雲吞,趁著有空多包一點,免得到飯點我跟你爸忙不過來。你今天不上班嗎?怎麼這時候打電話給我,有什麼事。」

兒子說:「我丈母娘跟一個老大爺看對眼了,她準備再婚,過幾天搬去人家那邊住,沒辦法幫我們帶孩子了。媽,你來幫我們帶。」

潘桂蘭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很訝異,親家母怎麼突然就要改嫁了嗎?

兒媳婦是獨生女,親家公幾年前因病去世了。親家母退休後就來幫帶孩子,說好給她養老的。

潘桂蘭問兒子:「你丈母娘好好的,怎麼突然間就找了個伴啊。之前不是說好了以後你們給她養老嗎?」

兒子無奈地說:「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我們勸過她的,勸不住。她之前經常帶孩子去廣場玩,認識了一個老爺子,兩人聊得熱火朝天,發展成黃昏戀。這段時間一直做她的思想工作,她不聽,昨晚跟我們說她過幾天要搬去跟那個老大爺住。」

1/8

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就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!

「算了,她要嫁人就嫁吧,免得說我們阻止她尋找幸福。媽,你收拾一下行李,過兩天是周末,到時候我回家接你,你來帶孩子。」

大孫子7歲,上小學了,小孫子才一歲,兒子打電話來了,潘桂蘭不能拒絕。

老伴問:「你去帶孫了,店裡生意怎麼辦?我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啊。」

這個店雖然只有26平方米,但生意一直很好。開了足足有17年,有許多忠實的老顧客。雖然附近也有很多飲食店,可就數他們家的生意最好,有口碑的。

可別小看這個雲吞店,賺的錢讓潘桂蘭兩口子在鎮上買了一塊地皮,蓋了兩層小樓房。而且,兒子上學,結婚買房等等費用,都是從這裡出的錢。

說實在的,十幾年如一日在這個店忙碌,雖然很累也很辛苦,但許多事情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,不覺得累了,反而已經是心中的一種寄託。如果哪天不在店裡,還捨不得。

潘桂蘭跟老伴說:「叫你姐來店裡幫忙吧,每個月給她3000塊錢,我估計她很樂意。上次她去領了一些手工活,來店裡坐了坐,我們聊了一會兒,串那珠子也賺不了幾個錢。」

果然,潘桂蘭打電話給大姑姐,事情剛說出口,她就同意了。

第二天,大姑姐還拿了各種蔬菜瓜果來給他們,喜悅之情溢於言表。人老了,賺錢的機會少,有這麼一個機會,她是該高興的。

2/8

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就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!

本來說好兒子回來接潘桂蘭的,結果他臨時出差,那只能自己去了。

潘桂蘭坐了5個多小時的班車終於到了,兒媳婦讓她出了車站走十分鐘到對面坐公交車。

等了半個多小時,車才來一趟,人又太多,潘桂蘭就沒有擠上去。

又等了二十幾分鐘,公交車終於來了,這一次潘桂蘭擠了上去。

坐了四十多分鐘的公交車到了小區,潘桂蘭記不住兒子住哪一棟樓房號是多少。

她打電話問兒媳婦,兒媳婦很不耐煩地說:「之前你不是來過嗎?怎麼又忘了?這麼小的事情,你都能忘了,我也是服了你了。」

潘桂蘭是來過兒子家,可也只有一次,還是幾年前他們入住新房的時候來的。這都那麼久了,哪裡記得,又不是經常來。

好不容易問清楚了,潘桂蘭又迷路了,這個小區太大。前面她問過保安,保安說一直往左拐,走十幾分鐘,有一個路口,再往右走5分鐘。

找不到地方,潘桂蘭又累又渴,站在路邊休息一會兒。過了幾分鐘,終於看到一個人。潘桂蘭趕緊上前問路,跟著提示,拐了幾道,總算找到了。

兒媳婦開的門,潘桂蘭進了屋,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拿出來。

結果兒媳婦鄒著眉頭捂著鼻子跟她說:「先放著吧,別忙活了,你去洗個澡,味道太大了。」

3/8

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就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!

看著兒媳婦那一臉嫌棄的樣子,潘桂蘭的自尊心受到了一定的傷害。雖然是大熱天,一路奔波,出了一些汗,可能有點味道,但也沒有臭得讓人受不了吧。

公車上的人,保安,還有問路時遇的路人,人家可沒捂著鼻子跟潘桂蘭說話。可見,就算有點味道,但也不會很大。人家外人都知道尊重,兒媳婦呢?一點面子都不給?

潘桂蘭嘆了嘆氣,打開行李箱,找好衣服去洗澡。她還洗了頭髮,洗了有十幾分鐘,洗好了。

兒媳婦問怎麼那麼快就洗好了?身上搓乾淨了嗎?十幾分鐘就洗乾淨了?這不是敷衍了事嗎?

潘桂蘭不說話,懶得跟她說。十幾分鐘洗不好澡,難道要洗半個鐘,一個小時,才能洗乾淨?

餓了,問兒媳婦有吃的嗎?她說桌上有中午吃剩下的菜,想吃自己拿碗。

潘桂蘭打開桌上的籃子一看,菜少的可憐,而且還翻得亂七八糟,真正的剩菜。

她心裡有些氣,就算現在過了中午的飯點,可兒媳婦不是事先知道自己今天要來嗎?也說好多少點鐘到了,怎麼就沒準備多一點飯菜?

兒媳婦做飯的時候,如果有心的話拿個盆子留一些菜出來,這不難吧,可她留都沒留。

潘桂蘭嘆了口氣,剛來第一天,好像什麼都不順。看這情況,跟兒媳婦也不怎麼合得來。

不管好不好,潘桂蘭開始了在兒子家帶孫的生活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,她慢慢也適應了這種生活。

4/8

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就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!

大孫子有個壞毛病,吃飯的時候總是看手機。一頓飯,他可以吃一個多小時,磨磨蹭蹭的。

潘桂蘭覺得這樣不好,沒有家教,吃飯就吃飯,看什麼手機。而且整天盯著手機看,嚴重影響視力。

她可看多了,一些小孩子,七八歲大,個個帶著一雙眼鏡。就是家長縱容才這樣的,害了孩子不自知。

潘桂蘭決定幫大孫子改了這個毛病,她直接沒收孩子的手機。禁止吃飯看手機,且規定多久才可以看一下。

大孫子馬上把面前的飯給扔了,打滾在地上哭起來,喊著說「我要手機,我要手機。」

兒媳婦抱起孩子哄著,不滿地跟潘桂蘭說:「他想看手機就看唄,如果近視了大不了以後花錢去動手術。你這樣讓他哭著躺地上,感冒了怎麼辦?」

潘桂蘭說:「就是你們這麼教育孩子,所以他才會一不順心就哭鬧,因為他知道只要哭鬧,大人就答應他的要求。你這樣不是愛他,是害了他。」

「他想哭就哭個夠,哭累了還哭?一次改不了這臭毛病,就兩次,三次,四次,直到能改了為止。」

兒媳婦雖然不贊同,但潘桂蘭可不是說笑的,說這麼做就是這麼做。兒子也贊同這樣做,站在她這邊。

大孫子做得不對,潘桂蘭就說他,不聽,就嚴肅教育,還是不聽,打屁股,問他知道錯了沒有。

慢慢地,大孫子改變了吃飯看手機的臭毛病,人也變得有禮貌了。潘桂蘭跟他說話,他基本上會聽。不然以前,你叫他,他有時候還不理人,一副小霸王的模樣,非常的欠揍。

5/8

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就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!

小孫子雖然才一歲,也是有不少的小毛病。吃東西不集中,這裡轉轉,那邊看看,哄他吃東西,他不吃,光顧著玩。不高興了,直接扔了手裡的玩具,弄得到處都是。

潘桂蘭說他不聽,後來每次喂小孫子吃飯的時候都把他固定到位置上,吃完了再讓他玩。

他哭,就讓哭著,鬧了一陣,累了,哄幾句又高興了,把東西喂進他嘴裡就吃了。如果不吃就餓著,不慣他。過個把小時再喂他,就是麻煩一點。

漸漸地,小孫子養成了習慣,一到開飯時間,就自動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。

兒媳婦說潘桂蘭的脾氣太差了,別人家的奶奶是變著法子寵孫子,她倒好,罵孩子。

潘桂蘭說:「我的孫子我能不愛?難道光看著他們身上有一身臭毛病,我裝作沒看見?他們還小,沒定性,很容易糾正過來,你應該要慶幸。不然等他們大了,再教就晚了。到時候是社會教育他們,你後悔都來不及。」

兒媳婦不痛快,她也是有很多辦法讓潘桂蘭不痛快的。

吃飯的時候,她說潘桂蘭做的飯菜不好吃,食不下咽。她直接放下筷子,然後點外賣。點個幾十塊的東西,有飯有面,吃不完,直接扔進垃圾桶。

潘桂蘭雖然覺得很浪費,但不管她,人家自己上班賺的錢,想怎麼花就怎麼花。

兒媳婦說潘桂蘭的衣服太髒,汗味重,不能跟他們的衣服一起放進洗衣機洗。那潘桂蘭就手洗自己的衣服,反正小孫子和大孫子的衣服,她也是手洗的。用手洗完孩子的衣服,再洗自己的。

他們去外面吃飯,兒媳婦從來不叫潘桂蘭一起去。兒子讓一起去,兒媳婦不同意,就鬧起來。

去旅遊的時候也是,兒媳婦帶她的媽媽跟她媽的後老伴一起去,就是不讓潘桂蘭去。

6/8

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就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!

潘桂蘭為了不讓兒子為難,讓他看在孩子的份上別跟兒媳婦鬧。自己覺得在家還自在些,不想往外面走。

兒子覺得潘桂蘭說這些話是安慰自己,其實不是,那真的是她的心裡話。

你想啊,孩子小,到外面吃飯或者去旅遊,能夠好好吃飯,好好玩嗎?還不如在家自在一些。

潘桂蘭就是這麼一個人,有一些事情,她覺得正確的就堅持,比如改變兩個孫子的小毛病,該吵就吵。但有些事情,她可以不在意,比如兒媳婦對她的一些挑剔跟挑釁以及忽視,該忍就忍。

這天中午,潘桂蘭哄小孫子睡著之後,她起來洗頭。已經有3天沒洗頭了,頭皮好癢。

本來昨晚就想洗頭的,但孫子身體有些不舒服,吃了飯就哼哼唧唧,帶他去診所看了,回來的時候又一陣折騰,所以就沒空洗。

洗了頭,潘桂蘭覺得舒服多了。她拿掛在外面的毛巾擦頭髮。差不多擦乾頭髮的時候,發現不對,這毛巾不是自己那條,是兒媳婦的。

兒媳婦新買的毛巾跟她毛巾款式很像,就是兩頭的邊邊顏色不一樣,她的是淺灰色的,兒媳婦的是淺藍色的。

知道用錯兒媳婦的毛巾,潘桂蘭趕緊拿到洗手台放了一些洗衣粉搓洗。

兒媳婦走過來上廁所,看到潘桂蘭正拿著她的毛巾洗,就問:「你拿我的毛巾幹什麼。」

潘桂蘭說:「剛剛我擦頭髮拿錯你的毛巾了,現在幫你洗乾淨,等一下拿去陽台晾乾。」

兒媳婦破口大罵:「我的毛巾跟你的毛巾顏色都不一樣,你分不清?你瞎了嗎?你如果不是瞎了眼,那就是故意用我毛巾擦頭髮的。」

說著,兒媳婦用力搶潘桂蘭手中的毛巾,直接扔進了垃圾桶。因為她太用力,又很突然,潘桂蘭沒有防備之心,左手被扭到了,忍不住痛呼。

兒子這時候走過來,陰著臉問怎麼回事。兒媳婦憤怒說了事情的經過,一直在那裡說什麼瞎了,故意的話。

7/8

因為一條毛巾,兒媳婦破口大罵,兒子陰著臉,隔天我離開就回老家,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!

潘桂蘭又氣又難受,平時跟兒媳婦有什麼矛盾,兒媳婦說她汗味重,臭,她都不怎麼在意,可現在上升到人身攻擊,說她瞎了,她很在意。

兒子說:「不就是一條毛巾嗎?你要覺得我媽用過,你不想要了,再去買一條就是了。別再說那些難聽話,你的教養去哪裡了,這是我媽,你的婆婆,不是外人。」

兒媳婦生氣兒子站在潘桂蘭這邊,又大哭大鬧,摔東西,把兩個孩子都給嚇哭了。

晚上,潘桂蘭睡不著,她想了很多事情,大半夜起來收拾行李。她不想留在這裡了,太難受了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兒子兒媳婦還有孩子們都沒有醒來,客廳靜悄悄的,潘桂蘭提著一個行李箱離開兒子家。

坐在公交車上,準備到車站了,兒子打電話給潘桂蘭:「媽,你在哪裡呢,孩子醒來看不到你,正在哭呢。你趕緊回來吧,等下我們要去上班了。」

潘桂蘭說:「我現在正在去車站的路上,準備回老家。不能幫帶孩子了,你們自己看著辦吧,我有心無力。」

兒子在電話那端沉默了一會兒說:「媽,那你就回去吧,對不起,委屈你了。」

潘桂蘭說:「沒事,不說這些了。」

因為一條毛巾,潘桂蘭被兒媳婦破口大罵,她眼裡哪裡還有對婆婆的尊重,所以還是回老家吧。至於孩子有沒有人帶,就讓他們自己操心吧。

家和萬事興,每個人都懂得這個道理,可真正做到的沒幾個。一個家庭的和睦,需要每個成員互相理解跟包容來維護。如果有一方做不到,矛盾多了,那總有爆發的一天,誰都不是聖人。人與人之間就算做不到和睦相處,但也請互相尊重。

真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