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不到半年!55歲名主持離世「留26字遺言」惹鼻酸 生前「開節目救老百姓」卻罹腸癌晚期

544

努力了一輩子,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?一位知名主持人,在熱愛的行業奮鬥了幾十年,退休5個月後,卻突然因病離去,臨行前她特地留下26字遺言,給出了自己的答案…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據《今日頭條》報導,中國知名主持人肖曉琳,1962年在湖南出生,父母都是大學老師,家裡各個地方總是擺滿了書籍,這樣的家庭氛圍,讓肖曉琳自小就熱愛讀書,成績一直都很好,爸爸媽媽希望她畢業後,像他們一樣當個老師,但計劃趕不上變化,國三時肖曉琳的想法突然變了,她夢想成為一名播報員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肖曉琳國中時,聽著學校廣播裡傳出的聲音,肖曉琳第一次,真真實實感受到什麼是夢想,她希望廣播裡是自己的聲音,她要成為一名專業的主播,上天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,肖曉琳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廣播學院,可說她離成為專業主播又進了一步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北京廣播學院是一所名校,因某些歷史原因中間停招過,肖曉琳報考時才剛恢復招生,學校各方面情況都還不完善,所以父母不是很支持,老師們也勸她換個志願,心之嚮往的學校,就在那裡等著她,肖曉琳又怎會輕易改變想法,她態度堅決,誰也無法說服她,最後她成功踏上開往北京的列車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和大部分同學不同,她幾乎不出去逛街、吃飯,也沒談過戀愛,心思全用在學業上,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指導下,她越來越清晰自己進步和提升的方向,肖曉琳有著大多數存在的問題,講話不夠標準,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她每天早上去操場晨練,按照老師教的方法,重複地練習發音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大四那年,她得到一個實習機會,到《鐵臂阿童木》翻譯製作組配音,肖曉琳早早就到工作地點準備,虛心請教、勤奮好學,得到很多前輩和工作人員認可,實習結束後,大學也畢業了,她回到湖南長沙,進入長沙市廣播站工作,正式成為了一名主播,後來,長沙電視台成立,需要一批主持人,肖曉琳憑藉過人的能力和紮實的專業技術,被選中成為第一批正式主持人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也是在這期間,她遇到了她的丈夫,肖曉琳的工作穩定後,也到了適婚年齡,她和丈夫其實從小就認識,回到長沙後兩個人開始有了聯繫,在雙方父母同意後,就簡單的舉辦了婚禮,肖曉琳正式步入了婚姻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嫁對新郎的女人,總是幸福的,丈夫給了肖曉琳一個溫暖的家,在工作上也給予最大支持,兩人的日子過得平淡幸福,後來他們的兒子出生了,肖曉琳沒有為兒子放棄工作,始終堅持在崗位上,貼心的丈夫成為她堅實的後盾,主動承擔起了家務和照顧孩子的責任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努力上進的肖曉琳,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,她有了繼續深造的想法,並把想法告訴丈夫,丈夫表示理解和支持,肖曉琳開始為此準備,職場上的人都知道,一邊工作一邊再拿起書本,是需要莫大勇氣和毅力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1987年,她考上了社會科學院新聞系的研究生,再次來到北京,一邊進修一邊實習,有丈夫在背後做堅強的後盾,她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在工作和學習,朝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1988年,肖曉琳被調入央視擔任製片人和節目主持人,她曾說,每天下班回家看見忙碌的丈夫,心裡總是無比溫暖,她的丈夫也說,老婆工作忙,家務事他多做點沒關係,只要兩人身體健康就好,這樣的感情,還真是讓人羨慕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進入央視工作後,肖曉琳主持了新聞評論節目《觀察與思考》,多次的外出採訪她發現,很多老百姓的法律意識薄弱,有些甚至形同「法盲」,這對她內心造成了不小的衝擊,她開始思考,作為一名新聞從業者,她有責任做些什麼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1995年,肖曉琳爭取到去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進修的機會,出國深造結束,肖曉琳把國際先進的電視節目創新理念帶回國,經過幾年打磨準備,1999年由她創辦的法治科普節目《今日說法》在央視播出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《今日說法》以一種新穎的「講解法律」方式,宣傳法律知識,提高普通民眾的法律意識,節目通過講故事的形式,先報導老百姓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件,然後穿插著進行法律分析,最後專家評論,牢牢的吸引住觀眾,把法律知識傳輸給老百姓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《今日說法》播出後,收視率一路飆升,肖曉琳、張紹剛、撒貝南的三人組合,也備受觀眾的喜愛,這也是肖曉琳的主意,因為是法治類節目,肖曉琳向領導提出了多引進專業人才的建議,為了尋找合適的人才,央視舉辦了校園選拔賽,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撒貝南,就在當時參加比賽時被選中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後來肖曉琳離開了《今日說法》,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,接著她又主持了《社會經緯》、《焦點訪談》、《半邊天》等多個法治類節目,肖曉琳通過主持法治類節目,做出了極大的貢獻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每次出現在鏡頭前,她總是溫文爾雅,面帶著微笑,說話時吐字清晰、讓人如沐春風,肖曉琳對待工作的努力和認真,幾十年如一日,她沒背稿,就不會進廣播室,也從沒出現過口誤,主持時氣場強大又溫和,所以很多央視後輩把她當做榜樣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隨著國內法治類節目的日益成熟,肖曉琳開始減少工作量,退居幕後,這期間肖曉琳以製片人的身份,推出了普通百姓生活紀錄片《講述》,讓人看到每個普通人的不平凡之處,也因足夠貼近生活,足夠真實生動,獲得了觀眾的認可,成為央視的標誌性節目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或許是年齡大了,她感覺到對家庭的虧欠太多,2001年之後,肖曉琳把重心回歸到了家庭。年輕時的肖曉琳、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,回家特別晚,有時忙到連吃飯都忘記,丈夫擔心她的身體,就把飯做好送去電視台,看著她吃完了再離開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有次兒子吐槽她,在家裡見到她的次數,沒有在電視裡多,但在爸爸的教導下,兒子從沒有責怪過她,並且為獨立上進的媽媽感到驕傲,回歸家庭後的肖曉琳,一下班就回家,一家人坐一起吃飯聊天,她曾說她很享受這樣的時光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55歲時,肖曉琳拒絕電視台的挽留,於退休演講後結束正式退休,忙碌了大半生,終於閒下來,丈夫和她商量著準備一起出去玩,還可以先去美國看看兒子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生活有時真的是不盡人意,喜歡和你開玩笑,退休後她總感覺身體不適,長期的高壓工作,身體多少出現些問題,丈夫就陪著她到醫院檢查,結果被醫生告知直腸癌晚期,幾乎沒有康復的可能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聽到診斷結果,肖曉琳傻了,丈夫也是,冷靜下來後,肖曉琳認為,總要拼盡全力試一試,丈夫抱著一絲希望,帶著肖曉琳踏上赴美看病之路,兒子、兒媳已在美國找好了醫生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經過醫生的診斷,結果仍是無力回天,身體越來越虛弱,也不適合回到家鄉,肖曉琳從醫院回到了兒子家,在生命的最後時刻,一家人互相陪伴,2017年6月28日,肖曉琳因醫治無果,在美國離世,臨走之前留下26字遺言:「要宣傳我、我的病,我的經歷,提醒大家重視自己的健康,不要像我一樣忽視身體。」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生命的最後,肖曉琳仍然盡到了一名新聞媒體工作者的職責,令人動容,而看完她的故事,不愛運動、總愛大口吃肉,從不體檢、還在熬夜的人們,也應當作為警惕,更記得要安排體檢,因為健康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,一定要保護好身體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
肖曉琳離世至今快6年了,世人已經慢慢淡忘她,然而她努力向上的人生態度,仍是大家學習的榜樣。
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