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保卡「晶片圖案」暴露年齡!網持「骨灰卡」愣:難怪隔壁掛號比我快

349

台灣全民健保制度是世界聞名的社會福利之一,而健保卡更是每位台灣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不過,你知道嗎?這張日常使用的小小卡片,竟然也有「年齡」之分,而且從晶片圖案就能看出端倪!

最近,有網友在PTT上分享了一項關于健保卡晶片的小知識,引起熱烈討論。

健保卡晶片的冷知識

一位自稱「碼農」的鄉民在八卦板貼出了一組健保卡晶片的照片,表示自己曾經參與健保卡相關測試工作,意外發現晶片樣式的差異不僅影響掛號效率,還能看出卡片的「年紀」

根據他的分享,目前常見的健保卡晶片樣式有六種,不同的樣式對應了不同的發行年份與技術水平。

其中,最早期的健保卡晶片被稱為「骨灰卡」,也就是圖1和圖2的樣式,這類卡片的用戶數量最多,但掛號速度卻最慢。根據原PO的說明,這些早期晶片更新一次需要9秒,掛號一次則要花6秒。更麻煩的是,每掛號三次就會觸發一次系統更新,而這次更新可能需要15秒之久。

「遇到15秒的時候,看起來很像系統壞掉。」他打趣地說。

相比之下,較新的晶片樣式(例如圖4和圖6),速度快了許多,更新一次只需3.6秒,掛號也更流暢。對于經常需要就診的民眾來說,這些速度上的差異無疑是一大感受。

民眾的驚嘆與共鳴

這篇分享立刻在社群上掀起熱烈回響。不少網友紛紛拿出自己的健保卡對照晶片樣式,並分享了自己的經驗:

「我是1,難怪上次去掛號護理師超不爽,刷不出來一直碎念。」「我的居然是骨灰卡,原來讀卡慢不是醫院系統問題啊!」「最近剛好有換,拿到6,終于不用等那麼久了。」

這些留言不僅反映了民眾的好奇心,也凸顯了日常生活中因科技進步而帶來的微小但實質的便利。不過,也有網友幽默地調侃:「這個冷知識很有趣,但感覺知道了也沒啥用,反正都是得等!」

如何換發健保卡?

針對網友的討論,衛福部中央健保署也給出了一些建議。如果你的健保卡已經是所謂的「骨灰卡」,掛號時頻頻遭遇讀取緩慢的情況,不妨考慮更換新卡。根據規定,臨櫃申請換發健保卡時,需要攜帶以下文件:

身分證明文件正本(如身分證或駕照)兩吋照片一張工本費200元

如果健保卡外觀完好但因為晶片問題無法使用,將原卡繳回可免除工本費。不過,需要提醒的是,更換健保卡雖然可以提升掛號效率,但仍有部分醫院或診所可能因設備較舊,無法完全發揮新晶片的速度優勢。

結語

健保卡是每位台灣民眾健康權益的重要保障,但一張小小的卡片背後,卻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科技故事。

或許下次掛號時,我們不妨多留意一下自己的健保卡晶片,看看它屬于哪個年代的「作品」。畢竟,了解這些冷知識,不僅能增添生活中的趣味,也能在需要時,做出更明智的選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