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頑強釘子戶!房主獅子大開口「給我4個億外加6套房」,與開發商對峙整整14年「結局曝光」下場超淒涼

673

老話說: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

2003年,張新國面對工作人員遞來的拆遷合同。居然索要4個多億,他的舉動著實嚇壞了開發商,一時間,引起了網上的熱議。這背后究竟有著哪些「難言之隱」呢?

如今19年過去了,他的「釘子樓」怎麼樣了?那筆天價賠償款有沒有拿到手?

歐式小洋樓

上個世紀80年代。家住滬亭北路的居民們,總會對一個建筑指指點點。它就是張新國重金打造的「歐式別墅」。

每當中午時分,金色的陽光打在這幢三層小洋樓上。那綠色的玻璃窗總會映出五彩斑斕的顏色,煞是好看。尤其是它的墻壁,不同于普通的磚瓦房。

被漆成了鮮艷的粉色,遠遠望去簡直像一個碩大的「奶油城堡」。而這里,正是張新國引以為傲的家。

說起它的故事,那可是大有來歷。洋樓的主人張新國早年曾供職于 某家建筑公司。對蓋房子了如指掌,靠著勤奮,積累了豐厚的身家。

婚后,帶著妻子來到這里,一口氣蓋起了二層小洋樓。聽說,僅花費就高達90多萬。要知道,這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普通老百姓的工資還不足4千元。

這一下子就掏出90萬,足見張新國家底殷實。而張新國呢,不僅財大氣粗還是一個孝子。別墅蓋好后,領著岳父岳母就住了進去。期間一家子其樂融融,有說有笑的。

1996年,張新國的一對兒女成家立業了。

但因為住的問題,彼此產生了爭執。兒子因為沒本事,選擇跟爸媽湊合。女兒呢負擔更大,她愛上了一個外地人。因為丈夫沒有 戶口,兩人也只好蝸居在父親的洋樓里。好在,靠著父母照顧,這一大家子也算過的衣食無憂,快快樂樂的。

但湊合畢竟是湊合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兒女之間的矛盾開始不斷地升級。那段日子里,再小的爭吵都能牽扯到房子。「有你這樣的嗎?領著老婆孩子賴在媽家不走?」「你還有臉說我?你能耐找個外地的,窮癟三!」

作為父親,張新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。他很清楚,矛盾的焦點就在于房子不夠住了。幾天后,他把一家子叫到一起。宣布集體出資,再加蓋一層,方便每個人使用。對于這個決策,兒女們舉雙手贊成!大家一共拿出了130萬。

為了給洋樓換一副新面孔。張新國還聯系了隔壁,花費巨資買下了一片空地。使得翻蓋后的洋樓面積達到了90坪。不僅如此,在家人們的提議下。

張新國還買來了粉色的瓷磚,弧形的門窗以及新的瓦片。在眾人的捯飭下,原本破舊的二次小樓成為了吃喝玩樂的天堂。尤其是屋頂位置,還單獨建了一個開放性的露台。

每當夜幕降臨,一家子坐在屋頂,品著咖啡欣賞夜景。那感覺別提多爽了。

自打這棟「三層別墅」蓋好后。張新國一家就成了十里八鄉的名人。每天聚在門口看熱鬧的人數不勝數。鄰居們每次從這里經過,總會忍不住地羨慕。而張新國一家,也重新回到了「妻賢子孝」的狀態。

兒女們的矛盾化解了,自己的耳朵根也清凈了。最驚喜的是,因為地理位置極佳,他的小樓還被租了出去。

一樓開門市部,每個月補貼家用。二樓自住,岳父岳母在里面養老。至于三樓,則是女兒女婿,兒子兒媳的地盤。小小的一棟樓,承載了祖孫三代的幸福。也算是人間極樂了!

但遺憾的是,再美好的感情都敵不過歲月。眼瞧著孫女們漸漸長大,房子不夠的問題又暴露了出來。家里面不是大吵就是冷嘲熱諷。

「哎,這個月輪到你交水電費了」「哎呦喂,這麼多啊,我哪里用得了這些!」看著兒女們再起波瀾,張新國徹底頓悟了。畢竟,日子總要保持神秘感。總這麼攪和在一起遲早得出問題。

思來想去,他打算把小洋樓賣了。拿一筆錢,讓兒女們搬出去過。可誰料,突如其來的拆遷改變了這一切!

一夜暴富

2003年, 市啟動了新的拆遷計劃。整個滬亭北路都被納入了拆遷范圍。消息傳出后,張新國樂的嘴都笑歪了。原來半個月前,他曾造訪過房屋中介。但對方告訴他,以 當前的房價來看。

就算是整棟小樓都打包出售了,也換不回兩套房子。更別提滿足四口之家的需求了。那段日子里,張新國別提多煩躁了。眼看著積蓄一點點被掏空,家里整天雞飛狗跳的。

「都恨不得一腦袋扎進黃浦江里」。這下好了,拆遷來了。不僅不用為房子發愁了,還能得到一大筆賠償金。以后的小日子,簡直紅紅火火,令人期待啊!

因為激動,張新國每天坐在大門口。等著工作人員上門丈量。他心里的如意算盤更是打得滴溜轉:小洋樓上下三層,共計90坪。按照現有的政策,至少能分6套房!到時候兒女們有了住所,他自己也可以帶著老伴去旅游了。

可誰料,工作人員上門后。剛一張嘴,就把老張給惹惱了!「什麼?第三層不算面積?!」原來,按照最新的政策規定。拆遷補償款是依照宅基地證書上登記的面積進行補償的。

而這就意味著,張新國花費重金加蓋的第三層。得不到一分錢的補償。這下子,張新國慌了,眼瞧著那麼多的物料,傢俱打了水漂。那心里像火燎似的,又急又疼。

但他哪里知道,這還僅僅只是開始。因為女兒找了一個外地的老公,按照相關政策規定。在賠償時要被區別對待。換句話說,本地的兩個孩子可以獲得6套房子。而老張家,只能分到4套,加起來,還不到120坪。

聽到這句話,張新國當即就怒了。「憑什麼?我女兒就得吃虧?」在得知,自己只能分到一套房子后。女兒瞬間就爆發了,和兒子大吵了一通。嚷嚷著「不給個解釋,這事兒沒完,大不了我不搬了!」

眼看著,別人家都高高興興的。唯獨張新國一家,為了拆遷又回到了吵吵鬧鬧的時代。為了給女兒多爭取一套房子。年過半百的張新國不停的奔走在上訪辦。可這不維權不要緊,一打聽才知道。

「自己家的宅基地數目作廢了!」原來,開發商在核實補償面積時忽然發現。張新國家有大片土地沒有加蓋國土局的鋼印。按照相關法律,這些土地是無效的,一分錢都不用賠。

這下子,可愁壞了張新國。在兒女的追問下,他才道出了實情:原來,這片土地正是當年去鄰居手里買來的。本來是要去辦理宅基地轉移手續的。可誰知,在辦理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意外。而張新國呢又是個直腸子的人。最后索性就擱置在那里了。

直到今天,再想辦已經遲了。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。張新國費盡心思找來了老鄰居。最終在國土局成功蓋章,保住了自己的補償款。但女兒的安置房呢,卻遲遲得不到解決。

無論他好說歹說,工作人員就是不松口。氣的張新國脫口大罵道:你們講道理嗎?我女兒一直陪在我身邊,憑什麼只給她一套房?別人家的孩子出國剛回來,就領了兩套房?憑什麼!」

因為不滿意賠償方式,張新國遲遲不愿意在協議書上簽字。眼瞧著周圍的鄰居們一個個都搬走了。張新國突然改變了主意。他告訴開發商:「想要我走也可以,給我4個億外加6套房,我們馬上離開!」

艱難抉擇

結果這「獅子大張口」不僅嚇跑了拆遷辦。還引來了「推土機」和「挖掘機」。顯然,張新國是想多了。人家連6套房都不同意給,還能憑空再添給你4個億嗎?

在張家人的憤懣中,拆遷工作就此拉開了序幕。周圍的商戶們一個個搬走,原本熱鬧的街道變得蕭條。2007年底,這里已經成了一片「廢墟」。因為被裹挾在施工中,張新國那是苦不堪言

每天一開窗,就是劈頭蓋臉的水泥灰嗆得人差點喘不過氣來。到了陰天雨天更麻煩。原本就臟亂的空地上,到處污水橫流,泥坑滿地稍一不留意,就踩得滿腳都是。

到了夜里,轟鳴聲,爆破聲,吵雜聲,聲聲入耳鬧的人覺都睡不踏實。長此以往下去,張家人集體失眠,整天無精打采的。最令人氣憤的是,因為空氣中集滿了塵埃。

連晾衣服都只能呆在屋子里了。為這家里人沒少投訴,可卻無人受理。因為附近的街道辦事處早就搬走了。這里的水電已經處于時斷時續的狀態

那段日子里,張新國也曾后悔過。尤其是夜晚來臨后,看著萬家燈火變成一片廢墟。自己就像碉堡聳立在空地上,那心里別提多酸楚了。但為了女兒的房子,他還是選擇繼續當「釘子戶」

直到後來,窗戶外的車越來越多了。麻煩也就接踵而來了。這棟洋樓位于機動車道上,兩旁車水馬龍的。一些不明內情的,居然把它當成了停車場。二話不說,就往里開,好幾次險些釀成了事故!

因為遲遲不拆除,阻塞了兩旁的交通。忍無可忍之下,一些司機索性站在路中央,指著洋樓怒斥:「哪個缺德禍,腦子掉進錢眼里了,把房子蓋在路中央,就該給他推了!」「就是,什麼玩意,夠花就行了真是貪婪到家了。」

聽著這些針扎似的話,張新國老臉一紅,當時就想找個洞鉆進去。可一想起家里的現狀,就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抵抗。誰成想,這一托就是14載。這期間,拆遷辦的領導人換了一屆又一屆。但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。

轉機

2016年,新來的拆遷辦主任陳輝決定改變現狀。他請來了張新國老人,商討補償方案。「老人家,如今松江的房價已經漲到了70多萬/坪。你要是同意搬走,我還能按照當年的拆遷方案繼續執行。」

按照陳輝的說法,張家人可以得到310萬補償金,4套房子。看著窗外陌生的建筑,張新國重重的嘆了一口氣:「哎,我也知道這些年沒少給鄰居們添麻煩。但我就是不服啊,咽不下那口氣!

結果怎樣?14年白白浪費了,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!」看到有門兒,陳主任又趁熱打鐵:「老人家,你要清楚國家對于’釘子戶‘是有政策的。你不按時搬走,政府是可以強制執行的!到那時候恐怕4套房子都沒了,你干嘛跟自己過不去呢?」

在陳輝的勸說下,張新國終于放棄了抵抗。搬家那天,社區特地給張老找來了幫手。還為他精心準備了一個臨時倉庫,用來儲存多年不舍得丟棄的舊傢俱。臨出門時,一大家子大包小包的往外搬東西。

只有張老含著淚回頭望了一眼自己的「粉紅別墅」對于他而言,自己的大半輩子是在這磚瓦間度過的。這三層小樓收藏了一家人的喜怒哀樂,青春回憶。如今就要化為廢墟了,怎能不令人動容?

結局

張家人離開后,小樓被立即拆除。原本擁堵的交通瞬間得到舒緩。如今的滬亭北路,又回歸了祥和寧靜。夜晚來臨時,遠處的霓虹燈倒映在路面上。像是五線譜似的,講述著這里曾經發生的故事。